12月23日,記者找到了許天明。見面后,他把記者帶到了北京鐵路局懷柔北機務段承德運營車間廠區內的一節舊火車廂里。
舊火車廂里的實驗室
雖然車廂里寒氣逼人,但介紹起擺滿車廂的各式各樣的實驗模型,許天明說的熱火朝天。
據許天明介紹,自己今年48歲,是鐵路機務段一名專業技術人員。2014年4月份,他去了趟北京。“以前經常聽別人說北京的霧霾嚴重,一直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天我坐火車去北京,一下車,正好趕上嚴重的霧霾天氣。”許天明告訴記者,下車后沒多久,霧霾中夾雜著的刺鼻味道,就讓他咳嗽不止。“如果人們一直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一定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從北京回到承德后,平時愛琢磨事的許天明,就開始翻閱各種資料,了解霧霾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的相關方法。“我平時在火車上的工作是負責預警,防止事故發生。火車本身也需要空氣凈化,帶有過濾器,在工作中也會接觸類似治理空氣凈化的設備,對空氣凈化方面比較熟悉,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就開始研究過濾設備。”
許天明告訴記者,霧霾常見于城市,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大量細顆粒物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濃度持續積聚后,一旦遇到靜穩天氣,就容易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許天明說,驅散霧霾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風,二是雨。“風的形成需要一定條件,雨可以通過人工制造降水環境。”
通過查閱資料,許天明從環衛部門的灑水車降塵和農田噴灌上找到靈感。“霧霾基本都集中在四五百米以下的高空,如果在高空中搭建噴淋設施,就可以達到驅散霧霾的目的。”許天明的想法,也得到了周圍同事的認同,為了方便他研究“治霾”神器,單位還為他提供了一節廢舊車廂,作為他的實驗室。
“治霾”神器獲國家專利
站在自己制作出的設備模型前,許天明給記者詳細講述了其工作原理。“根據城市來風方向的不同,在距離城市外圍霧霾飄來的方向3千米至20千米的地方,設立高空索道噴灌攔阻式除塵設備。”許天明說,索道通過3千米至4千米一個的塔墩連接,塔墩內部安裝取水設備,然后,在幾百米的高空搭建幾條索道,通過索道上的噴淋設備,形成“人工降雨”的環境。“為了取水方便,可以把塔墩建在河道湖泊附近,以方便取水。一旦遭遇霧霾天氣,就可以打開設備,形成人工雨霧帶,使用人工雨霧對空氣進行除塵,從而起到降低霧霾的作用。”
今年3月份,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思考,許天明撰寫了一篇3000多字的論文。然后,向國家產權局提出了專利申請。經過幾次修改、審批,今年9月7日,他申請的“一種高空索道噴灌攔阻式除塵設備”拿到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申請專利只是一小步,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它能發揮社會效益,為治理霧霾天氣發揮作用。”許天明說,為了盡快推廣自己的技術,他現在一邊繼續完善研制的設備模型,一邊加緊展開科學實驗,爭取讓自己的設備更加成熟,讓治霾理論知識更加貼近實際。
為此,許天明還專門找到承德市環保局相關人員,并與他們進行了交流。
承德市環保局大氣污染防治科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對許天明送來的相關資料進行了研究。“現在相關資料基本處于理論階段,由于沒有詳細的數據作支撐,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如果這種措施確實可行,環保部門一定會積極推廣。”相關人員表示,不管許天明的設備最終是否具備推廣價值,但他勤奮鉆研,關心環保事業的熱情,很值得環保工作者和大家學習。
本文出處:http://www.xjzdjx.com/News/newshow2648.html